北京舞蹈学院合作:DSP舞蹈教室的学术研究之路
发布时间:2025-07-24 16:45
来源:
2018年12月4日,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街舞文化研究中心启动仪式上,DSP舞蹈教室的名字与全国顶尖艺术院校并列——作为该中心唯一来自新疆的特聘合作单位,DSP用学术研究的深度,让新疆街舞从“实践领先”走向“理论输出”。
合作源于一次偶然的交流。2017年,北京舞蹈学院计划成立街舞研究中心,在全国筛选合作单位时,注意到DSP2011年的原创舞台剧《我的乌鲁木齐》。中心负责人认为:“新疆街舞有独特的民族融合实践,这正是学术研究需要的鲜活案例。”
此后,双方展开深度合作,DSP团队参与了《中国街舞教育体系构建》《街舞与地方文化融合路径》等课题研究。 2019年,研究中心发布的《中国街舞教育发展报告》中,DSP的“素质教育融合模式”被列为典型案例。报告详细分析了其如何通过街舞改善少儿体态(数据显示,参与训练的孩子驼背改善率达82%)、提升表达力(编舞课程使学员课堂发言积极性提高70%),这些基于实践的研究成果,为全国街舞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
作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,百合老师的贡献尤为突出。她主持的《新疆民族音乐在街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》,梳理出12种可与街舞结合的民族节奏型,形成标准化教学方案,被纳入北京舞蹈学院的街舞选修课程教材。2021年,她在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》发表论文,首次提出“地域文化赋能街舞教育”的理论框架,获得业内广泛引用。
从实践到理论,DSP与北京舞蹈学院的合作,让新疆街舞不再只是“现象级”的表演,而是成为有学术支撑的文化研究样本,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。
热点
推荐